曾子曰:“孝有三:大孝尊亲,其次弗辱,其下能养。”但“能养”才是孝的基础呀。
01
隔壁小区又有人过世了,搭起了长棚,支起了戏台,花圈斜靠了一排,吹吹打打,好不热闹。
逝者已矣,再多的热闹都是给生人看的。
等我死了,发个讣告通知亲朋即可,便省却了这般操办。
由此又有了一些关于“孝”的想法,权做记录。
02
何为“孝”?
“孝”字,上为老,下为子,取子能奉老、尊老之意。
如何尽孝?
社会上关于尽孝的解读通常是这样的:
父母最需要的不是钱,而是子女的陪伴。要多看望父母,多和父母待在一起。
有首“常回家看看”的歌令人印象深刻,歌词写到:
“找点空闲,找点时间, 领着孩子,常回家看看, 带上笑容,带上祝愿, 陪同爱人,常回家看看,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,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……”
03
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便觉得不对头,这是孝顺父母吗?
回去看望父母,不准备大包礼物,就只是“带上笑容,带上祝愿”?
拖家带口地回去,就是为了让父母给你们“张罗一桌好饭”?
这是孝顺父母吗?这是赤裸裸地白吃白喝呀!
父母为了迎接你们回家,得起多早去菜市场选购各种食材,择菜、洗菜;
打扫卫生、翻箱倒柜地找被子褥子给你们铺床;
把家里一切收拾停当之后,眼巴巴地等着迎接你们的到来;
隔一段时间还得打电话问下到哪里了,说好的时间没到又得害怕是路上出了事故;
等到要走的时候,大包小包地从父母家里往外提东西……
你们回一次家,父母既是身受累,又是心受累。
04
就这样,还硬要说“常回家看看”是孝顺;
还自我安慰“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”;
心安理得地蹭吃蹭喝,说不得还会问老两口要些钱。
如此这般的“孝顺”真是开了我的眼界。
如果没钱,就去赚钱。
实实在在地给父母添件衣裳,做次体检,领出去吃顿大餐。
可别编弄什么“陪伴就是孝顺”的鬼话了。
05
没事学学刘邦,看人家是怎么孝顺父母的。
当了皇帝,赶紧把老父亲接到长安,好吃好喝地供养着。
察觉老父亲不是很开心,马上派人调查原因;
得知是想念故人,立即下令在鸿门附近按照老家的原貌修建起新丰邑;
还把老家的人和家禽都拉了过来,只为了让老父亲开心。
我们或许没有新建城邑的财力,
但一顿大餐、一次体检、一场游玩的钱总能负担得起吧。
趁现在还有时间,赶紧去做,而不要等到将来空把钱花在花圈和纸扎上。
愿你赚钱不费力,花钱不磨叽。
欢迎添加书签收藏本站,关注我的后续文章。
涂鸦清单-个人记录